全台熊鷹只剩540對 屏科大野保所推仿真羽毛

全台熊鷹只剩540對 屏科大野保所推仿真羽毛

被排灣族及魯凱族視為尊貴象徵的熊鷹羽毛,近年因熊鷹族群減少,鷹羽價格節節升高,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與林務局合作推出「熊鷹仿真羽毛工作坊」,由工藝師指導製作仿真羽毛,希望可以代替真的熊鷹羽毛,不過部落領袖接受度不一,屏科大表示會持續努力達到維護傳統文化、又可保育熊鷹的雙贏目標。

熊鷹是台灣最大型的猛禽,因體型壯碩威武,在台灣南部排灣族和魯凱族的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部落領袖和貴族們在慶典時會配戴熊鷹羽毛以彰顯其身分。

不過近年因棲地破壞和盜獵等因素,熊鷹族群已日漸稀少,估計全台族群量約只剩下540對,已被列為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

為了緩解野外熊鷹羽毛的取得壓力,屏科大野保所教授所孫元勳在林務局的支持下,邀請對熊鷹羽毛有深入觀察的工藝師鍾金男擔任授課講師,傳授仿真熊鷹羽毛的繪製技術。

工作坊已連辦2年,吸引不少年輕的部落族人參加,孫元勳表示,雖然這項仿真鷹羽的推廣,在排灣及魯凱族中仍有將近一半的意見領袖無法接受,認為祖先留下的文化不容侵犯;但也有一些頭目認為尊貴的身分是祖先留下來的,並不是以鷹羽而定,因此認為應該保護熊鷹為優先。

除了仿真羽毛,屏科大野保所也正在蒐集全台灣各單位圈養熊鷹的自然落羽,希望之後能夠讓具有配戴資格的部落族人申請使用,透過仿真羽毛和收集自然落羽等方式多管齊下,讓熊鷹得以保育,傳統文化也能夠傳承。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與林務局合作推出「熊鷹仿真羽毛工作坊」,由工藝師指導製作仿真羽毛,希望可以代替真的熊鷹羽毛。圖/屏科大野保所提供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與林務局合作推出「熊鷹仿真羽毛工作坊」,由工藝師指導製作仿真羽毛,希望可以代替真的熊鷹羽毛。圖/屏科大野保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