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告】原生種也會成災?水鹿啃光樹皮、草地…「山獸神」吃出台灣高山生態危機

【新聞公告】原生種也會成災?水鹿啃光樹皮、草地…「山獸神」吃出台灣高山生態危機
Previous slide
Next slide

在台灣的中高海拔山區,越來越多登山客發現登山步道旁,出現被啃食得光禿禿的樹幹、草地,森林的樣貌似乎悄悄改變著,而這些痕跡來自一個令人意外的兇手——台灣水鹿

這種原生大型草食動物,曾經因過度獵捕與棲地破壞而面臨生存壓力,但隨著天敵消失、森林生態復育、人為威脅減少,水鹿族群逐漸復甦。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林保署)2025年的野生動物長期監測資料指出,從2015年至今,全台309個設置自動相機樣點的調查顯示,水鹿相對豐度在短短10年間出現大幅提升。

長期投入水鹿生態研究與監測的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翁國精指出,1980年代初期,水鹿主要還聚集在玉山國家公園一帶,但自1989年《野生動物保育法》通過後,族群分佈慢慢從中央山脈往南北向的中高海拔山區擴散,為森林植被與棲地結構帶來衝擊,雖然尚未出現不可逆的變化,但已觀察到明顯改變,如何對水鹿族群進行經營管理,是接下來必須面對的課題……

完整新聞連結請點此…

Previous slide
Next slide

在台灣的中高海拔山區,越來越多登山客發現登山步道旁,出現被啃食得光禿禿的樹幹、草地,森林的樣貌似乎悄悄改變著,而這些痕跡來自一個令人意外的兇手——台灣水鹿

這種原生大型草食動物,曾經因過度獵捕與棲地破壞而面臨生存壓力,但隨著天敵消失、森林生態復育、人為威脅減少,水鹿族群逐漸復甦。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林保署)2025年的野生動物長期監測資料指出,從2015年至今,全台309個設置自動相機樣點的調查顯示,水鹿相對豐度在短短10年間出現大幅提升。

長期投入水鹿生態研究與監測的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翁國精指出,1980年代初期,水鹿主要還聚集在玉山國家公園一帶,但自1989年《野生動物保育法》通過後,族群分佈慢慢從中央山脈往南北向的中高海拔山區擴散,為森林植被與棲地結構帶來衝擊,雖然尚未出現不可逆的變化,但已觀察到明顯改變,如何對水鹿族群進行經營管理,是接下來必須面對的課題……

完整新聞連結請點此…